北京外国语大学论坛吐槽灌水 → 文房那些事儿——曹氏宣纸
查看完整版本:文房那些事儿——曹氏宣纸
2014/8/23 4:41:59






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宣城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婺源(原属安徽徽州府,现属于江西)龙尾砚。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徽州,现安徽歙县)、宣纸(现安徽省泾县,泾县古属宁国府,产府治宣城为名)、端砚(现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歙砚(现安徽歙县)。




宋朝末年,战争频发,烽燧四起,民不聊生。为了躲避战乱,百姓们常常东奔西走,到处迁移。当时,曹氏钟公八世孙,曹大三由虬川迁泾,来到小岭。小岭群山环绕,清泉长流,无法耕种,但却是造纸的宝地。于是,曹大三在小岭便以造纸维生。虽然处于战乱年代,但小岭就犹如一个世外桃源,陪伴着曹大三的就是那漫山遍野的青檀树和清如明镜的溪水。正是由于这得天独厚的条件,幽静的环境,让曹大三能够专心的研究造纸技术,宣纸制作环环相扣,“捞,晒,剪”每一个环节他都精益求精,都要尽力追求完美。于是,他教导后人时也总是很严谨,每一个步骤他都要求做到最好。他的后人们也没有让他失望,一代又一代的发扬着他的精神和造纸的技艺,代代相传,形成了一套合理的造纸体系。

今天的安徽曹氏宣纸有限公司,就是曹氏宣纸经历过各种风雨所保留下来的一支。安徽曹氏宣纸有限公司,坐落在泾县小岭,曹氏宣纸的发源地,继承了曹氏造纸的精髓。据《泾县志》记载:“宣纸为皮料是最佳者,产于安徽省泾县,泾县之宣纸业在小岭村,制此者多曹氏。世守其秘,不轻授人”。曹氏牌宣纸是沿袭祖传工艺,采用青檀和燎草为原料,凭借当地独有的山水资源,手工精制而成,具有“墨分五彩,纸寿千年”之特色。



曹氏宣纸历史悠久,堪称艺术瑰宝,驰名中外。93年北京国际中国书画博览会上曾获金奖,国内外许多著名书画家都给予高度评价,启功、沈鹏先生都题写了“宣纸世家”予以鼓励,生产的珍品宣纸更受书画家的青睐,产品行销国内各省市,并出口日本、韩国、西欧等国。

本厂常年生产棉料、净皮、特净、黄料、玉版等几大类宣纸,规格从三尺到丈八,薄至扎花,厚至四层夹,有白鹿、罗纹、龟纹、极品宣等特殊品种;加工制品有册页、信笺、纸扇、印谱、瓦当对联及各类熟宣和各色洒金、洒银宣,共约二百多种。本厂热忱欢迎您的惠顾,并竭诚为您服务













Powered by ZuoJu X5.0
Processed in 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