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记叙文:阅读常用技巧总结
  • 浏览:426 评论:0 人
  •   到了小学阶段,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阅读量与阅读技巧。
      记叙文是小学语文常见的四种文体之一,以真人真事为主要内容,以叙述和描写作为主要表达手法的一种文章体裁。记叙文是小学生最为熟悉,也是最为基础的作文题材之一。在小学阶段,打好记叙文的基础,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叙述能力、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等。下面北京新东方小学生成长中心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学习记叙文阅读的技巧和归纳:
      1.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文主题句:
      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3.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进行概括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件
      答:此文记叙了……,表现了……。
      4.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
      (2)按地点划分
      (3)按事情发展过程划分
      (4)总分总
      5.记叙文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时间 (4)地点 (5)作者的情感
      作用: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试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顺叙,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叙述方式,它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叙述的。
      作用:运用这种叙述方式可以使课文的段落层次跟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便于我们理解课文内容。
      倒叙,即将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或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叙述,然后再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并不是将整件事情,从结局到开头的发展顺序的倒转,而是将事情中的某个部分提前来叙述,属于是局部的“倒插”。
      作用:倒叙的运用常常会设置悬念,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插叙,即在对中心事件的正常的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有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作用:运用这种记叙顺序,主要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文章中心思想更加鲜明。
      补叙,即文章有时根据内容的需要,要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做一些简短的补充交代,这种写法叫补叙。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
      作用: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可能出现漏洞,令人不解。
      分叙,是指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的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也叫平叙法。
      作用: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让文章更加清晰,使人容易明白。
      如何学会记叙文的句子分析呢?
      修辞的分析: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3)答题格式:修辞+结合上下文,修辞的作用
      A、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把XX比作(把XX拟人化)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
      B、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应用排比句能使句式更整齐,更有气势,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C、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D、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E、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F、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答题格式: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G、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H、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