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了什么音儿看赖声川的舞台
- xiaotongLV.连长
- 2014/9/12 2:14:42
2014-07-03 子尤 子尤之家
小H按2006年的3月14日到5月6日,子尤相继在博客里写下四篇以“我听了什么音儿”为标签的文章,分别表述了自己对郭德纲、赖声川、李宗盛以及电影配音演员的不同感受。
今天是为此系列的第二期。
看赖声川的舞台
子尤(15岁)
2006年3月15日
已经看了很久赖声川导演的作品,比如<千禧夜,我们说相声>和与之相关的相声系列,形式就是两个人在台上说相声,从头说到尾,但又在其中加入了戏剧的元素,所以暂且叫它相声剧吧. 他还有几部很有名的话剧如<暗恋桃花源>等等,我也看了.以后再说. 长时间泡在相声里,听着台湾人用台湾口音说相声讲台湾故事,别有趣味,它离我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熟悉,而又陌生.
他们在台上说,台下观众准时的笑,我也跟着笑,挺美.他们拿政界人物开玩笑,让我觉得有点陌生.千禧年的时候,赖声川曾经率演员来大陆演出<千禧夜,我们说相声>,我当时还太小,不然真想多了解一下观众的反应,我只记得一个新闻,好象演出的时候摄像师笑得摄象机拿不住.那年的春节晚会他们也被邀请演出了一个片段,一句台词"我最想干的事就是吃一碗不掺沙子的米饭"被改成了"我最想吃火锅."
好,别的不说,就说我对相声系列的观感.我选择看的赖声川的第一个作品就是<千禧夜,我们说相声>,看的过程中就有种被震的感觉(我这人怎么老被震呀),估计和1977年的美国观众看<星球大战>是一个感觉.就是从未见过这样的演,又似乎是我梦寐以求的相声表演的状态.赖声川创建的表演工作坊二十年来在做着多么有意义的工作.
几部相声系列,名字都差不多,从1985年的<那一夜,我们说相声>开始,名字都是什么什么夜,我们说相声,我都担心作者自己分不清楚.看他们的表演,你会有种感动,就是为两个人简单地在台上那样说呀说.<千禧夜,我们说相声>的故事,发生在1899年的最后一天和1999年的最后一天,一对相声演员,且两个时空中模样都一样(因为演员一样,且表演极佳,都是长期与赖合作的演员),在同样的老戏台子上,说相声.不同的是1899是在北京,一百年后,戏台运到了台湾.1899年他们讨论人民不会笑,什么是最美,一百年后他们讨论现在的社会有那么多的“疯狂”之处,专家多,言论多,效率高,可没人要听别人说话.他们说我们只关注时代的结尾,却没理会过程和开头.这样的相声多么深刻,要是相声可以这样发展该多好.
在<那一夜,我们说相声>的一句台词中,我看到了这一系列相声剧的真谛
——一个相声演员一觉醒来发现刚才地震了,什么都塌了,他来到戏台跟前,望着满目苍痍,选择的是依旧站上去做自己惟一可以干的事情——说——相——声.
我不禁感叹,说呀说,说呀说,不管外面的世界怎么样,有多少变迁,依旧还有相声和说相声的人.

校园杂谈